校园探秘:智慧 “水舱” 的数字节水密码。近日,实践团走进76net必赢官网后勤部大楼,探寻智能节水管控平台,揭秘校园节水科技,了解这座藏在校园里的节水“水舱”。
踏入智慧节水管控中心,一面数据大屏映入眼帘,上面跳动着数字与实时更新的图表呈现着全校的用水动态。点击鼠标,便能调取任意区域、建筑、水表终端的用水数据,从DMA分区监测到单栋楼宇用水分析,节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在“云端”精准呈现。
“平台依托39套智能无线远传水表搭建,实现了对校园供水管网的全时段、无死角监测。”后勤处周老师在访谈中介绍到。“综合漏损指数评定方法”是平台的“黑科技”,它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式查漏,这个技术能主动对全校用水区域进行统一漏损评定,一旦出现异常,系统立即发出预警,并精准定位漏损位置,“过去要挨个检查管道,现在系统‘主动报警’,效率至少提升3倍!”周老师笑着说。

“环保+非遗”:旧物变身传递“无废”理念。传统文化与环保理念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6月24日,绿芽实践队在玫瑰湾社区给出答案:一场 “旧物改造 + 非遗传承” 的主题活动,让废旧材料焕发新生。活动中,志愿者带领居民们用废旧矿泉水瓶、环保袋进行手工改造,7岁的小朋友朵朵用金色颜料勾勒出祥云纹样,兴奋地展示作品:“这是我画的‘吉祥如意’,老师说还能用来插花!”65岁的退休教师陈阿姨则将提前准备好的布贴“梅兰竹菊”图案,用传统浆糊工艺贴于瓶身,成品雅致古朴。旧物在创意中重生,环保理念也随文化传承悄然扎根。

“节水金点子”:用智慧点亮绿色生活。“楼顶建雨水收集池,存水浇花、冲厕所”“老旧管网加装智能监测模块”、“洗菜水滤渣后浇花,洗衣水沉淀后拖地”“给水龙头装节水起泡器”、“开发家庭水流量监测小程序,实时预警漏水”……实践团队在玫瑰湾社区设置的“节水金点子征集箱”,藏着居民们的巧思。共收集20余条建议,社区工作人员当场表态:将联合物业评估可行性,让这些“金点子”真正落地生效。

节水宣教,传统文化与环保知识的双向奔赴。“‘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’出自哪部典籍?”“生活中节水率最高的马桶类型是?”传统文化与节水知识问答交替进行,居民们争相抢答,居民们争相抢答:有人熟背《朱子家训》,有人对 “虹吸式节水马桶”如数家珍。传统文化问答与节水知识交织,更将《诗经》“坎坎伐檀” 与垃圾分类联动解读——让“天人合一”生态观与“双碳”战略同频,既活化文化遗产,又播撒绿色生活种子,家长点赞“孩子听得入迷”,社区书记直言“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共振”。

此次活动的举办,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也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,将国家节水政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。无论是校园里智慧水舱展现的科技节水力量,还是社区中 “环保 + 非遗” 碰撞出的无废火花,亦或是居民们贡献的 “节水金点子”,都让环保理念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感可知的实践。当科技为节水装上 “智慧大脑”,当非遗为环保注入文化温度,当每个普通人都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,点滴行动便汇聚成推动 “无废城市” 建设的强大合力。未来,团队的环保实践还将持续延伸,让绿色种子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,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社区间徐徐铺展。
